城市网

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翻译 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

导读 今天来聊聊关于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翻译,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的文章,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翻译,后死者不得与于...

今天来聊聊关于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翻译,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的文章,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翻译,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,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。

1、【原文】 子畏于匡(1),曰:“文王(2)既没,文不在兹(3)乎?天之将丧斯文也,后死者(4)不得与(5)于斯文也;天之未丧斯文也,匡人其如予何(6)?” 【注释】 (1)畏于匡:匡,地名,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。

2、畏,受到威胁。

3、公元前496年,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。

4、匡人曾受到鲁国阳虎的掠夺和残杀。

5、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像,匡人误以孔子就是阳虎,所以将他围困。

6、 (2)文王:周文王,姓姬名昌,西周开国之君周武王的父亲,是孔子认为的古代圣贤之一。

7、 (3)兹:这里,指孔子自己。

8、 (4)后死者:孔子这里指自己。

9、 (5)与:同“举”,这里是掌握的意思。

10、 (6)如予何:奈我何,把我怎么样。

11、 【译文】 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,他说:“周文王死了以后,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?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,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;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,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?” 【评析】 外出游说时被围困,这对孔子来讲已不是第一次,当然这次是误会。

12、但孔子有自己坚定的信念,他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,认为自己是周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。

13、不过,当孔子屡遭困厄时,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,而把决定作用归之于天,表明他对“天命”的认可。

14、 (摘自网络)。

相信通过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这篇文章能帮到你,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,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。